一、 以美引趣

我们知道,从美学的角度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纵观全套语文教材,处处蕴含着赏心悦目的美。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它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形态。西方美学家罗丹说过:“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语文教师可用美的观点,引导学生探索美的人、景、事、物,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在美中学,学中美,轻松、快乐地学习。

当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领略《沁园春 长沙》里的湘江秋色,《荷塘月色》中清幽寂静之夜的流水一般的月光,婀娜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这样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学生越学越想学,学习语文的兴趣愈来愈浓。

《陈情表》的祖孙情,《孔雀东南飞》中的夫妻情,《樱花赞》中的友谊情,都表现了浑厚的人情美《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荷花淀》的水生嫂,都表现了中国妇女特有的阴柔之美壮别易水的荆轲,横眉冷对的鲁迅,体现了阳刚之美格调高扬的《白杨礼赞》抒发了崇高之美《米洛斯的维纳斯》表现出富有想象的艺术美。

“春城无处不飞花,文章处处皆有美。”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意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如亲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必然能产声豁人耳目的美感,就会使学生在彩斑斓的美的世界里,采撷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语文美中有趣,美中激趣,以美引趣,就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动情入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

入情。”可见,情是作品的生命,是文章的核心、主宰和灵魂。爱迪生说:“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惊喜和满足。”所以,教师讲课,要以艺术家的才能,进入文章角色的境地,动之以情,最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管仲说:“翼而飞者声也,无垠而固者情也。”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基调,教师讲课的情绪要灵活多变,该激昂就昂奋动情,该委婉就涓涓细语,该快乐的就兴高采烈,该悲痛就低沉忧伤,这样一词一句牵引学生的情恩,一举一动点燃学生心灵之火,一篇一章引起感情的共鸣,引导他们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

在课文《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效国之情,《雷雨》中作者对周朴园虚伪凶狠的丑恶灵魂的厌恶之情,《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的无比愤慨之情……可以说,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异彩纷呈的情感海洋。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的传给学生,在获得充分的美感同时,使其沁人心脾,仿佛灵魂已被引进美妙无比的“天堂”之中,从而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轻松、快乐地受到熏陶,诱发求知欲望。

三、 以趣引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因素来自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教学内容的安排至关重要。如果学到使他们感兴趣的新知识,他们就会惊讶世界的广阔,为新知识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完全陌生的课题,难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如果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拓展,安排新内容,可使学生有耳目一新又似曾相识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

编演课本剧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好方式。《守财奴》《孔雀东南飞》等文章都是编演课本剧的材料。当葛郎台瞪着发光的两眼,喊着“金子!金子!”饿虎式地扑向梳妆匣的时候,同学们一定会开怀大笑。笑过之后,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一定会沉思、思考:为什么这样呢当“刘兰芝”“焦仲卿”双双死去的时候,一定会让学生深表同情,引出学生的潸潸泪水。有了这样活灵活现的情境,师生感情的共鸣,学生、作者的情感沟通会水到渠成,使学生学习充满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弹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所以,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博古通今的知识以美引趣,用饱含深意的人生哲理动情引趣,用高尚伟大的人格、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以趣引趣,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滋润他们的心田,促进他们思维火花迸发,在十分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升华情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