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兰登堡是中世纪德国诸侯在反抗斯拉夫人异教徒的多次战役中,作为帝国的边疆区而建立的前哨据点。

这里是一片荒芜的沙丘平原,人口稀少,土地贫瘠,为大海所封闭的内陆没有突出的自然特征和自然边界。1240年以后,随着易北河以东的广大地区陆续为德意志军事贵族所征服,这里开始形成以柏林为中心的边地侯爵领地。

勃兰登堡门

柏林城兴建于13世纪初,由施普雷河两岸两个斯拉夫居民点构成,1317年与克尔恩合并为一个城市,1442年被确定为勃兰登堡侯国首都。

柏林

勃兰登堡的前身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勃兰尼堡公国。斯拉夫人从公元四世开始从东欧平原开始从西东南三个方向进行迁徙,形成了斯拉夫三大部落。西斯拉夫经过与法兰克王国的接触逐渐接受了天主教,东斯拉夫人经过不断与拜占庭帝国的战争接受了希腊正教即东正教。

自从1134年萨克森地方贵族阿斯卡尼家族的阿尔布莱希特,从皇帝洛塔尔三世手中获得对这块领地的统治权以来,历代勃兰登堡边地侯奉行东的政策。

随着东历代边地候的东出,到了12世纪末,阿尔布莱希特的后裔已将其领地从易北河流域扩展到奥得河畔。

易北河 奥得河

至13世纪末,其疆土已达波兰西境的瓦尔塔河和维斯瓦河流域,并逐步控制了斯拉夫人的滨海地区,使这个边疆殖民地不断得到发展和扩大。到阿斯卡尼家族统治末年,勃兰登堡的疆域已达4.5万平方公里。

侯爵为了扩大人口、招来移民,建立城市、发展商业,加速了这一地区的德意志化。逐渐去斯拉夫化,彻底德意志化。1356年,依据《黄金诏书》勃兰登堡侯爵获得帝国选帝侯称号。

在勃兰登堡向东,越过帝国的东部边界和一片辽阔的斯拉夫人滨海居住区,有一块德意志的“飞地”,就是普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