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新四军侦察员为筹物资,冒险到日本洋行交易

阅微文史堂
阅微文史堂 2022-10-05 17:33:20

1942年,24岁的新四军侦察员为筹物资,冒险到日本洋行交易。谁料,日本经理吉田突然厉声问他:“你不像商人,到底是干什么的?”侦察员不紧不慢地说:“我是新四军!”吉田竟满意得直点头。

这名侦察员叫凌少农,他1918年出生在江苏,20岁那年参军。因为他胆大心细,所以一直从事侦察工作,对当地的情况摸得很清楚。

日军占领中国时,为了摧毁抗 日根据地,消灭抗战军民,实行了“三光”政策,对于一些紧俏物资,比如棉花,布匹,粮食等,更是严密控制。

而眼看就要入秋了,第3师战士的棉衣还没有着落呢。买布料,做棉衣就成了此时3师重中之重的大事。

买布料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没钱,二是派谁去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

上级专门就此事开会研究讨论,最终决定派一名熟知新安镇情况的同志去“以麦换布”,就是用刚收成的小麦去跟对方的布匹交换。

而时任侦察股长,24岁的凌少农成了不二人选。

接到任务后,凌少农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一刻也不敢耽搁。

他先去理发店,将自己理成个中分的“汉奸头”,再穿上绒绸上衣,套上西裤和铮亮的皮鞋,往镜子前一站,俨然一个阔气的商人,他满意得直点头。

凌少农做事向来有计划,乔装好了,他要一步步实施他的计划了。

他骑上自行车,先来到距离新安镇不远的龙泉沟,找当地的联络员臧玉臣,让他帮忙,毕竟他认识的人更多。

臧玉臣二话没说,就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姐夫马玉清。马玉清是新安镇马家粮行的老板,虽说他只是个商人,却有颗爱国心。

凌少农事先在新安镇转了一圈,打听清楚粮食的价钱后,这才化名为“王老板”去找马玉清。

马玉清看过王老板(凌少农)带来的信,顿时了然于心。

他叹口气对凌少农说:“王老板,你这可是笔大买卖,现在日军把控得严,每家布庄只有十几匹存货,有的甚至才几匹,你要是只在一个店里买,肯定会引起日军的注意,到时候不只你我有危险,就连布庄的老板都要受牵连。”

凌少农听了,觉得确实如此,于是他又问马玉清:“马老板,那您看还有没有别办法了?”

马玉清沉思一会儿,像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有个地方倒是行,有存货,也不会引起日军的注意,就是……”

“你就说去哪里吧?”凌少农向来快人快语。

“日本丰田洋行!”马玉清倒也痛快,他给出了主意,就看这个王老板到底敢不敢深入虎穴了。

凌少农知道这个洋行,那里的老板叫吉田,是日军一个高级将领的亲戚。平时他常常仗势欺人,低买高卖,赚了不少黑心钱。最主要是那人十分阴险狡猾。

他思考了一下,当即做出决定:“就去丰田洋行,会会那个鬼子经理。”见凌少农下定决心,马玉清佩服的同时,暗暗为他捏了一把汗。

在马玉清的引荐下,凌少农和吉田二人见面。

吉田见到凌少农,上下大量一番后,用蹩脚的中文问道:“王老板一共有多少麦子呢?”“500万。”凌少农伸出5根手指回道。

凌少农见吉田有些迟疑,又补充道:“如果不够,还可以更多。”

吉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这么大的口气,总觉得他不是一般人,难道是?想到这,吉田收起笑容,厉声问道:“我看你不像商人,说!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在一旁的马玉清听了此话,心头一紧:难道露出马脚了?

凌少农听了,不紧不慢地说:“我是新四军!”

马玉清吓得不行,暗忖:“这小子疯了吧?怎么自报家门了?”吉田也赶忙把手摸向腰间。

凌少农见状,又说:“我不和新四军接触,怎么搞到粮食?”吉田一听,哈哈大笑,拿过放在腰间的手,拍着凌少农,说:“商人果然没有国界呀!”

凌少农故意亮明身份,反而打消了吉田的疑虑,让他相信眼前的这个人,跟他一样,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

最终,二人达成一致,为避免意外,各自把小麦和布匹运到龙泉沟,在那里完成交易。

@阅微文史堂

几天后,当交换来的布匹被浩浩荡荡地运进根据地时,上级拍着凌少农说:“还是你小子有办法!”

凌少农又一次顺利地完成任务。

他勇闯敌穴,随机应变,算得上是智勇双全,胆略过人。

不是有句话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而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致敬那些为了革命,不畏艰险的先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