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依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府级、县级、厅级、堡级等一般来说,层级越高,规模也越大,配置的官方建筑也不同。城池,又称为城郭,词中的“城”指城墙,是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古代的军事防御建筑。为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筑城是东亚国家的传统与欧洲国家比较起来,东亚的城郭规模一般较大。结构城墙城墙是城市的主要防御线,也界定出城市的范围。材料大多就地取材,初期以竹、木栅为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改为土石或砖等材料为墙。建立于城门之上,有单重和多重檐,以便守城将领登城瞭望敌情和指挥作战。雉堞:女墙上的砖砌凹凸小墙,中央有射孔。女墙:外墙垣上及腰的矮墙。即城墙、马面墙和羊马墙顶部外沿建筑的薄型挡墙,高约五尺,大致与士兵身高相等,中有射孔(即雉堞)。羊马墙:是筑在瓮城外十余步的城壕内岸之挡墙,高八至十尺。羊马墙开有一道门,门外正对壕桥,通向城外。外墙垣:城外侧的墙垣。马道:城墙上的表面铺砖。中腹填土:内、外墙垣之间的填土。内墙垣:城内侧的墙垣。城门城池的城门数量由行政层级或规模决定。通常府城有8门,县城开4门。通常分置于东、西、南、北四方。城门楼:城门座上的城楼,可分为楼阁式和碉堡式。城门座:城门楼的底座。城门洞:出入城门的孔道。瓮城:圈绕城门外的一道城墙,又称为“月城”。平时是城内通向城外的要道,战时是城防部队坚守的重点。炮台城池通常在城墙的险要处或转角处设置炮台,增加防卫性。炮孔:女墙上留的大型射孔,方便炮筒伸出。炮位:放置大炮的地坪。城内街道与设施城内的基本设施与建设有官衙、市街、庙宇、学校、农田等。城内道路以联系各向城门的街道为主。衙署:城市行政管理与军事守备的官方机构。书院:城市的文教设施。文庙:祭祀文昌帝君或孔子的庙宇。武庙:祭祀关公或岳飞的庙宇。城隍庙:祭祀城市的守护神 - 城隍爷的庙宇。现况城池多位于现代城市的中心区,与近代的都市计划冲突很大,因此多被拆除。目前多仅存断垣残壁,或孤立的城门可供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