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就是西游记的资深粉丝。最近又刚好给小侄儿讲了很多西游记的故事。他总是重复地想听车迟国斗法降三怪,孙悟空和妖道国师比砍头的故事。孙悟空率先砍头,待妖道国师砍头之后便用猴毛变化出一只狗,叼走了妖怪的头颅。为什么每次都重复地想听这个故事呢第一孙悟空代表的是正义,是英雄,斩妖除魔第二是智慧,略施小计就要了妖道的小命第三,这其中还包含了一些调皮,符合孩童的特质。 再者,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对应了孩童的想象力。每每遇见想要又不可得的玩具,可恶又打不过的大个子,想吃又没零花钱买的零食,想去又到不了的童话世界,都在小脑袋瓜里幻想自己就是孙悟空,可以满足这一切的幻想,让这些即刻变成现实。

纵观整个西游记的故事中,不乏我们的孙大圣救老汉,救孩童,救僧人,他机智、勇敢、善良。满足了孩童对美好的追求,对自己未来的构想。再从西游记中另外三人对比来看,师父唐僧一心向佛,他没有法力,分不清是妖是人,也不能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二师兄八戒,有一定的法力,但是他贪吃、好色、胆小、懦弱,在取经途中遇见难处总是打退堂鼓要回高老庄。三师弟沙僧呢,忠厚老实、任劳任怨、法力低微,其实何尝不是普罗大众的真实写照呢。白龙马更是堪当苦力,他就是那个不起眼的被遗忘的小角色,干着最累的活,却常常被人们说取经四人组。

因此综合来看,孙悟空总是西行取经途中最耀眼、最向往的那颗星,也代表着孩童们心中对美好的追求、对力量的向往。

欢迎在评论器批评指正。我是池花恋影,期待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