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作风低调,甚至令人感到高不可攀,但无论在学界还是业界,“五道口”都享有良好的声誉。香港《南华早报》曾这样评价她在中国金融界的地位:

“在美国,获得哈佛工商管理硕士被认为是走向商界成功的通行证,那么在中国,这张通行证便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学位证书。”

金融界的“黄埔军校”

“曾经,这个面积不大的学校,因为它独一无二,教学前卫,圈子密切。导师不是央行、证监会的司局长,就是金融实务界的公司董事长、总裁。”诸如此类对于“五道口”的报道让无数学子心驰神往。

从“五道口”辉煌的“老三届”到中国现代金融业草创时期,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前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可谓走过了一段属于她的高光时刻。

据《中国周刊》报道,1981年成立的五道口,在1982年的3月和9月先后招收了18名和22名学生,他们被称为81级和82级。次年,又招收了22名学生。这些加起来共62名学生,俗称五道口的“老三届”。老三届的特点是,有闯劲。有媒体曾称这些学生“甚至得以时常进出中南海,就改革的前沿问题跟最高领导层对话”。

因为只是学生身份,后来,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鸿儒对媒体说,“他们是最活跃的‘掺和者’。”所以,这些学生一毕业,就成了真正的时代弄潮儿。

改革开放初期对熟悉现代金融理论的实务性人才的渴求以及金融改革初期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地位,催生了“五道口”的崛起,其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中国第一家企业法人股份制银行,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支基金......中国金融业一步步的改革进程的背后,留下了五道口人的光辉背影:刘鸿儒、吴晓灵、胡晓炼、陆磊、谢平高良玉、蒋锦志、吴刚、黄晓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