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7年的一天,魏王曹操率大军亲征

有书快看
有书快看 2022-09-15 15:50:02

公元217年的一天,魏王曹操率大军亲征。就在曹操和前来送行的文武百官依依话别之际,突然,一个男子“扑通”一声跪在他的面前,抱着他的双腿嚎啕大哭起来。曹操低头定睛一看,眼前所跪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儿子曹丕。

曹丕紧紧抱着曹操的双腿泣不成声,边哭边哽咽着说:“父王啊,您此次率军亲征,臣儿不能随您同行,鞍前马后服侍左右,您一定要多多保重,一定要早日回来和我们团聚啊!”

听了曹丕的肺腑之言,看着眼前已经哭成泪人的曹丕,曹操心里感慨万千。想着自己戎马一生,常年四处征战,无法与妻儿老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曹操不禁鼻子一酸,忍不住老泪纵横。

此刻,前来送行的文武百官目睹了这一幕,也被曹操和曹丕父子间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深深感动,忍不住对曹丕刮目相看,纷纷点头交口称赞。

大家都知道,在曹操的25个儿子当中,最有名的有二个,一个是曹丕,还有一个就是曹植。那么,在这个重要时刻,曹植到哪儿去了呢?

其实,曹植当时就在送行的现场,他也被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惊呆了。

而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哥哥曹丕抱着父亲的双腿痛哭流涕之前,曹植已经先于兄长和父亲惜别,只不过他用了和曹丕完全不同的方式。

众所周知,曹植在文学上的造诣深厚,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洛神赋》、《白马篇》等作品文笔雄健、用词华美,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大文豪如李白、杜甫、欧阳修等都对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有着极高的评价。

因此,曹植利用自己的文采之长在父亲和大臣们面前表现一番,也就是顺理成章、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中是这样记载当时的情形的:“操尝出征,丕、植并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操亦悦焉。”

由此可见,曹操听了儿子曹植口诵自己丰功伟绩的锦绣美文,真是心里乐开了花,自豪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正当大家都在为曹植点赞的时候,站在一边的曹丕心里却充满了惆怅和失落感。弟弟现在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论文学功底,他远在自己之上,今天自己无论如何遣词造句都不可能胜过曹植了。这该如何是好啊?

就在曹丕如坐针毡想不出办法应对的时候,曹丕的一个谋士吴质看出了他的心事,随即附在他的耳边轻轻说了七个字。

吴质对曹丕说:“王当行,流涕可也。”意思是说,大王马就要远征了,这个时候你什么都不需要说,直接走过去哭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让所有人都动容的父子情深的感人场面。

吴质这七字锦囊妙计真是字字千金,曹丕这么一哭,彻底扭转了他在和弟弟曹植王位争夺战中的不利局面。《资治通鉴·汉纪六十》里接着写道:“于是皆以植多华辞而诚心不及也。植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饰,五官将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称说,故遂定为太子。”

曹植尽管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但却华而不实,骄横任性,与曹丕发自肺腑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终,曹操将曹丕立为太子。三年后曹操病逝,曹丕登基成为魏文帝。

在这个故事中,曹丕的谋士吴质成为曹丕胜出功不可没的关键人物。

当曹丕深陷在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中,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应该在父亲和文武百官面前说些什么的时候,吴质的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让曹丕醍醐灌顶。

曹植在父亲面前打了“才华牌”,谁规定曹丕一定就要跟着他打同样的牌呢?吴质点拨他转换思路,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避开弟弟的长处,改打“感情牌”,让文武百官看到了曹丕坦诚又重感情的一面,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高僧问一个求道者:“你觉得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曰:“当然是金子啊!” 高僧又笑着问:“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像这个求道者一样,被困在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中却不自知。惯性思维极大地束缚了我们的创造力和革新力,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枷锁。

有一句话说得好:“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 愿你我都能跳出自己的惯性思维,手握成长型思维这张王牌,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求变,在变化中不断升华,一步一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Opal 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