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的广州光伏展上,一位来自浙江的组件经销商杨小军向经济观察网记者抱怨:“今年光伏人不好做呀,大家都是买涨不买跌,板子明显没有去年容易卖了。”

李瑞表示,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上的价格波动让部分本欲下单的客户开始观望。

客户们出现观望心态,并不难理解:曾经价格“高烧难退”“涨声不断”的光伏四大主材——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在今年都经历了明显的“跳水式”价格回调。

根据知名光伏咨询机构InfoLink数据,截至2023年8月10日,多晶硅致密料的均价从2022年12月8日的288元/kg暴跌至71元/kg,同期,182mm尺寸单晶硅片均价从6.95元跌至2.95元,182mm尺寸P型单晶电池片均价更是直接跌破1元/w,从1.32元/w回调至0.75元/w,对应的182尺寸P型单玻组件从1.96元/w跌至1.26元/w,N型组件亦从彼时的2元/w时代,下跌至如今的1.3元/w左右。

近年来光伏行业的繁荣使得赛道日益拥挤内卷,导致需求端担心被“埋在半山腰”。然而,在终端组件经销商看来,目前市场行情已经企稳,但仍可能维持波动态势。在这种观点的背后,四大主材价格的快速回落,让需求端深感担忧。

内卷加剧也预示着行业价格战的开始,正如李瑞所观察到的,今年组件集采投标企业明显增多,一些三四百兆瓦规模的电站招标,都能引来二三十家企业投标,而“低价”便成为企业抢标的主要杀手锏。

现在这个节点,(跨界企业)还往光伏红海里跳,就是等着死。一家光伏组件上市企业的高管向记者表示,其对任何低价投标的企业都保持尊重,但四大主材降价就是一场行业洗牌。

价格战已经开始了。

8月1日,粤水电(002060.SZ)公示了2023-2024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的中标候选人。在这些中标候选人中,晶澳科技(002459.SZ)、东方日升、通威太阳能、隆基绿能等老牌组件厂商均顺利入围。他们的报价主要集中于1.21元/w-1.24元/w的区间内。

在一众龙头企业中,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凭借1.18元/w的行业新低价“杀”出重围,在7位候选企业排名中甚至居于隆基之前。

8月12日,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批光伏组件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

根据招标公告,该招标项目主要包括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投资建设的八个光伏项目,共分为三个标段,其中:标段一规模为200MW,标段二为170MW,标段三为184MW。

从公示来看,规模最大的标段一的第一中标候选人为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第二候选人则为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0118.SZ)。数据显示,通威的投标报价为2.482亿元,东方日升的则为2.429亿元。若该标段按照200MW规模计算,则其二者的单瓦报价分别为1.241元/w与1.2145元/w。

最低报价则再度出现在二线品牌当中。招标公告显示,标段二组件规格及要求为单晶双面双玻尺寸为182mm的产品。此规格组件当前市场均价在1.28元/w左右。而该标段第二候选人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报出1.19元/w的价格,差点刷新价格“底线”。

组件价格的下降,首先肯定离不开硅料今年以来的快速回落。硅料便宜了,组件自然也要便宜。厂商都会主动选择让利给客户,但是低于1.2元/w的报价不是很理性。这样的组件价格,基本没有太多毛利空间。说难听些就是来捣乱的。

在他看来,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只是组件价格下降的诱因,核心原因还是离不开行业竞争加剧这一最新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企业涌入光伏行业,虽然当前还远未达到僧多粥少的状态,但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新品牌们纷纷以低廉的价格争夺市场份额,而龙头公司也试图通过低价策略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据8月10日发布的周价格评述,InfoLink指出当前组件厂家策略已经发生了转变。一线厂家为了争取订单,导致组件远期价格出现持续下滑的趋势。根据其分析,组件端短期内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预计组件均价将保持在1.25元/w-1.28元w之间。

张鹏,一位光伏行业观察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前组件端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龙头依靠产能和品牌优势试图重塑市场格局,而二线品牌为了生存,则极限压缩自身毛利。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组件价格未来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现在不说存不存在价格战的问题,是价格战已经开始了。龙头想要加速行业出清,因为最近几年新玩家太多了,二线品牌也只能接招。一些有实力的新品牌,甚至打得比老玩家还狠。

我对任何低价投标的企业都保持尊重的态度,四大主材降价是一场行业洗牌,但老玩家不见得能把新玩家洗出去,新来的这帮人有钱。”谈及当下光伏行业的现状,一家组件上市企业的高管向记者表示。

杨小军认为,去年行业对于市场过度乐观的预期,亦是引发产业链价格波动的原因之一,“主要的组件企业在去年底设定的出货目标都比较高,上半年过完发现完成得不太好,所以只能降价促销。”

李瑞认为,组件价格的下滑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并不算是一件坏事。去年的这个时候,硅料价格高烧,组件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周一个价的情况很常见,甚至导致一些国央企项目只能停工。当时的价格太高,甚至有些项目只能面临停工的风险。而现在,主材价格已经下降,对于全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很多组件龙头在这个月排产都在持续上调。

前述上市公司高管亦认为,组件是光伏电站的主要成本来源。价格下降可以显著减少光伏电站的初始投资,带来更可观的回报率,同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光伏市场,持续提高装机预期。

能源(竞争)的本质就是成本,谁能控制成本,谁活下来,谁便宜,谁胜出。

激进扩张的产能

竞争加剧、降价促销、成本改善等因素,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的价格波动受到多方因素的扰动。

在市场中,这些纷扰表现为价格战,而产业链上则体现为激进的产能扩张。

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硅料价格的持续飙涨成为光伏行业的焦点之一。受益于这一趋势,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和协鑫科技这三家代表硅料环节的企业均实现了稳健的业绩增长。此外,硅料环节的产能也受到资本驱动,出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在去年12月,我们进行了一项对硅料环节市场现状的走访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受访者向记者表示,硅料环节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国联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分析师贺朝晖向记者表示,2023年硅料有效供给量预计为150万吨,对应的组件产量大约为500GW。然而,在运营端,尽管部分高价组件可能会压制潜在的太阳能需求,但由于新产能的投放量过多,这些需求可能无法得到充分消化。

硅料产能的密集释放导致多晶硅价格出现了雪崩式下跌。目前,多晶硅的价格大约在70元/kg左右,比2022年曾经触及的300元/kg高点暴跌了超过75%。这种价格的下跌对整个硅产业的市场影响非常大,因为多晶硅是硅产业链中的重要产品,其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运行。

尽管价格的波动并未对赛道玩家们的扩产意愿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经济观察网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就有超过77万吨的多晶硅项目开工或官宣规划。其中,仅通威股份就有两大项目共规划32万吨新产能,总投资超160亿元。中来股份也于年初披露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的投资规划。合盛硅业也于今年4月份加码20万吨硅料产能。

张鹏认为,经过上半年的持续调整,硅料市场已逐渐趋稳。当前下游扩产意愿浓厚,硅料供需在短期内仍将偏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指出,在8月9日发表的多晶硅周评中,下半年N型电池产能持续释放,对于N型硅料需求预期好于P型硅料,也直接推动N型硅料价格涨幅高于P型硅料。但目前组件价格再度出现了小幅下跌,给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压力。

相较于已经经历过一轮扩产浪潮而回归“冷静”的硅料,硅片与组件两大主材的扩张似乎才刚刚开始。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各家上市光伏企业共披露超23个有关硅片及组件的扩产项目,扩产规模接近400GW。

7月14日,晶澳科技披露了可转债说明书,拟投入138.08亿元用于建设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以及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

7月19日,刚刚登陆科创板的阿特斯在总规模达34GW的IPO募投项目还没“整明白”的情况下,又马上官宣了年产20GW单晶拉棒、40GW单晶坩埚项目、年产10GW切片+10GW电池+5GW组件+5GW新材料项目的投资规划。

隆基绿能今年的扩产步伐也更显激进。其先是在1月抛出将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投资建设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的重磅“炸弹”。接着,在4月份和6月份,公司陆续披露了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三大项目的投资规划。

爱旭股份今年加大了组件环节的投入。今年上半年披露规划建设的组件产能达70GW。

我如果有向主管部门的建议机会,都会建议在后续落地项目中审资质、发牌照。一家公司就规划出全国一年光伏装机量的产能,如果需求稍微不达预期,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风险很大。前述高管向记者表示。

注意到,在6月25日隆基绿能披露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已有机构询问公司如何评估产业链价格深度调整以及终端需求变化的情况。当时隆基绿能方面回答称:“6月下旬,产业链价格已基本见底,终端需求开始逐渐回暖。从2023年全球光伏需求结构来看,中国是最大的增量市场,特别是集中式市场。根据国内今年以来大型光伏项目的招标情况,大部分集中式项目将在2023年下半年集中释放。目前,光伏组件价格已不到1.5元/W,这使得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凸显,同时高温天气导致的电力短缺也进一步增加了全球潜在光伏需求的释放潜力。”

对于这样的观点,李瑞并不置可否。在他看来,未来很有可能全球光伏需求跟不上产能扩张步伐,供需错配,将引发行业新一轮“地震”。

过“快”的风险

谈论我们光伏行业,总是有许多令人想不到的事情,有许多让人始料未及的事。去年我们(光伏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对吧?每个方面都很快,但今年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7月20日,在光伏行业2023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说。

显然,“快”是今年光伏发展的核心关键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78.42GW,同比暴增154%。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初步测算超过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

李瑞已经有些担心出现装机增长的“快”赶不上产能扩张的“快”的情况了。

现在,龙头公司就像不要命一样疯狂扩张。这里投资几十亿,那里投资一百亿,全是大几十吉瓦的规模。如果这些产能全部实现,那么未来是否一家龙头公司就能掌控全部市场呢?

在光伏行业形势研讨会上,王勃华曾表示,光伏行业协会已将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95-120GW上调至120-140GW。同时,还将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280-330GW上调至305-350GW。不难看出,仅记者粗略梳理的国内光伏产业链产能规划,就已远超这一乐观预估数据。

现在这个节点,还往光伏红海里跳,就是等着死,明年全球的光伏需求可能增速就放缓了,甚至有可能下滑。如果明年国内的光伏需求跌到100GW,随便哪家头部厂商单个项目可能就有五六十吉瓦。这个数据很吓人,所以现在很多厂商公开的产能规划,都有可能是PPT产能,实际不会落那么多。前述上市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

他还告诉记者,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在开展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前段时间,他发现内蒙古一个特别偏僻的地方正在建设一个10兆瓦的逆变器基地,你打算将它卖给谁呢?

张鹏认为,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日益过热,非理性扩张带来的恶果将在未来数年中逐渐显现。若未来突然下游需求见顶,红海竞争下,既无资本实力又无品牌优势的光伏企业只能“出局”。

市场饱和,要想在红海市场中脱颖而出,国内的光伏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规避同质化竞争。张鹏认为。

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属于《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否则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010-60910566-1260】。

郑晨烨,经济观察报记者

深圳采访部记者关注新能源、半导体、智能汽车等新产业领域,如有线索,请致信:zhengchenye@eeo.com.cn,或通过微信:zcy09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