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共体成立

主要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优势;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压力。

前奏:1951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不含英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推动法德和解(为欧洲一体化奠定政治基础)。以后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正式成立: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成立的主要影响:

(1) 推动西欧经济合作和发展

(2) ;经济一体化又推动政治一体化: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典型表现:戴高乐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并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联合。

(3) 西欧、日本的发展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共同冲击着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欧盟成立

(1) 背景:冷战结束

(2) 经过: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 影响: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度;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集体化;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一是参与国家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二是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延伸;三是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向发展。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1) 原因:二战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日本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

(2) 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发展中国家)力图摆脱苏美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 诞生: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领导人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 宗旨、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独立自主),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

(4) 影响: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成立

主要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优势;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压力。

前奏:1951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不含英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推动法德和解(为欧洲一体化奠定政治基础)。以后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正式成立: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成立的主要影响:

(1) 推动西欧经济合作和发展

(2) ;经济一体化又推动政治一体化: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典型表现:戴高乐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并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联合。

(3) 西欧、日本的发展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共同冲击着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欧盟成立

(1) 背景:冷战结束

(2) 经过: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 影响: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度;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集体化;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一是参与国家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二是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延伸;三是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向发展。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1) 原因:二战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日本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

(2) 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发展中国家)力图摆脱苏美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 诞生: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领导人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 宗旨、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独立自主),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

(4) 影响: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