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自明治维新后,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它的军事方面极大的借鉴了当时西欧最强国德意志,日本的军队编制不是师,而被称为师团,每一个师团就是一个独立的战斗单位,约一万八千人。不过在二战期间,随着跟中国军队的交战逐渐白热化,日军采取了资源优化配置的选择,让更优秀的指挥官统领更多部队,于是一个师团的人数慢慢开始增加,这一数据开始向美国部队靠拢,每一个师团数量大约为三万人。

而这只是平时的军队运行人数,在参战之前,日军会再度对师团进行加强,补充各种医护人员、特种部队、以及一些尖端兵器;据资料统计,日军人数最多的一个师团人数达到了5万人整。

日军的军人实力不容小觑,他们大多是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并且当时的日本人受到了天皇军国主义的洗脑,纷纷都拥有强悍不畏死的玉碎精神,这一点,在战争失败后许多日本军人选择剖腹自尽就可以看出。反观当时的抗日正面战场国军部队,他们有许多是清政府后期的部队演变而来的军阀,部队的编制都沿袭了大清王朝,一个师的人数大约为一万人,就算是满编制,也顶天才一万两千人,而且由于军阀被官僚主义侵蚀的非常厉害,导致许多杂牌部队仅仅几千人,最低的一个师才5000人。

单从人数上讲,就需要5个国军师才抵得上一个日本师团,更何况,日军当时能够自主研发世界上最顶尖的战略武器,比如火炮、重机枪等等。在正面战斗中,我军只有购买为数不多的一些美式枪支算得上精良,而且日军不仅火力强大,还有轰炸机来回轰炸掩护,地面坦克稳步前进,在这样的环境下,十个国军师想要战胜日军一个师团难度实在不小。

而且跟日本军队拥有天皇意志的洗脑不同,国军许多部队在战斗中会有故意保存实力的想法,原本就是三七开的战局,还有人想独善其身,试问就算十倍于敌,又要拿什么赢不过战场形势是瞬息万变的,比如不战而退的张学良部队,我们也不能一味批判他们,也许他当时与蒋介石等国军领导人考虑到了更为长远的战场大局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