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中刻画了民国初年一群有血有肉的学者,他们在那个中国最危亡的年代里不断探索寻找中国的出路。在北大校园的诸位学者中,辜鸿铭绝对算得上是最有个性的一个。

历史上,辜鸿铭可以说是守旧顽固派的代言人,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已经垮台多年,辜鸿铭始终不肯剪去他的辫子,连同仆人也留着那根长长的尾巴。而思想上,辜鸿铭推崇儒学,反对新文化运动,抵制共和,一个不折不扣的保皇党。

但就是这样一个拘泥古法、极端批判西学的保皇党老头儿,却成了《觉醒年代》中的受欢迎的人物之一。

辜鸿铭全剧的高光时刻来自于他的《中国人的精神》的演讲。当时辜鸿铭反对新文化运动、抵制共和,参与张勋复辟,以及每次出场都一副清朝遗老扮相都引起了北大学子强烈不满。北大实行教育改革,要解聘一批名不符实的教授。辜鸿铭每次都把课堂变成了保皇党的宣传地,学生们都不去他的课堂。蔡元培校长限定辜鸿铭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重新把学生吸引回课堂,否则将被解聘。

演讲当天,管家端着烟斗茶壶登场,辜鸿铭一身整齐的满清服饰,故意转身秀自己的辫子,这个举动再次引来了哄堂大笑和此起彼伏的口哨声。北大学生们像在看一出戏剧表演,坐等今天辜老师的又一番荒唐谬论。

“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以不看辜鸿铭”。在外国人心中,辜鸿铭是享誉中外的学者,地位很高。而他《中国人的精神》系列讲座当时也在东交民巷举办,收费两块大洋,但对中国人他一律免费。然而,他的学生一看辫子就大笑,这个戏剧化的处理效果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现状,最高学府的北大学子都只看辫子不听学问。

辜鸿铭不愧为东交民巷一票难求的当红演说家,他故意卖关子造气氛的能力一流。一根辫子虽然让自己成为学生嘲笑的对象,但也迅速让气氛变得轻松起来。轻松过后,辜鸿铭又突然启动标题党技能“只要是个中国人就要依附这根辫子”。

当时的北大校园,新文化运动的思潮非常猛烈,全盘西化,猛烈批判传统文化,甚至提出了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而这位从10岁起就接受正统西学教育的文学大家,学贯中西,拥有13个博士学位,精通9种语言,在当时清醒的认识到文化殖民的危机。辫子是当时最具标志性的符号,他选择这种最激烈的方式来提醒同学,几千年的文明早就烙印在每个人的血液中,无论怎么学习西方文化也不能迷失自己。

这个调皮而严肃兼备的开场气氛烘托完毕,演讲也恢复了该有的学术气氛,而不再像菜市场般闹哄哄。辜教授又恢复了傲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