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消费级市场主流x86架构的CPU以intel和AMD两家独大。

关于intel处理器命名规则如下:

按照系列划分,可以划分为酷睿、奔腾、赛扬、至强、凌动等。除了志强是专门针对服务器领域以外,其他系列均有对应的消费级市场产品。以使用最为广泛的酷睿系列为例,i3定位入门级,i5定位主流级,i7定位高端,i9则定位旗舰。

第2位数字,代表处理器的代数。目前已经出到第10代。

后三位基本上是intel的SKU型号划分。i7通常对应700,i5有400、500、600,i3通常对应100。

后缀HQ,表示采用较强集显的4核笔记本CPU。

后缀M,表示笔记本双核CPU。

后缀MQ,表示笔记本四核CPU。

后缀U,表示笔记本低电压CPU。

后缀XM,性能最强的笔记本CPU,热功耗55w,可以超频。

后缀Y,表示笔记本超低压CPU。

不带后缀:一般就是最普通的桌面级处理器。

ES版:工程测试版桌面处理器。

后缀F:表示不带核显的桌面处理器,需搭配独立显卡使用,随第9代酷睿一起推出。

后缀K:表示未锁频,搭配Z系列主板可以进行超频。

后缀KF:表示未锁频不带核显的桌面处理器。

后缀X:通常是该代中最强的桌面处理器。

后缀XE:比X还要再强一点的桌面处理器。

关于AMD处理器的命名方式如下:

前期速龙x系列、Fx系列及APU系列相较与intel基本上处于被吊打状态,因此有了“i3默秒全”的戏谑说法,因此不做考古,以仅以AMD高光起点锐龙系列为例。

按照系列可以划分为锐龙、线程撕裂者和霄龙。霄龙主要定位服务器领域,锐龙和线程撕裂者均有消费级产品。

R3定位入门,R5定位中端,R7定位旗舰

第一位数字也是表明这是第几代锐龙处理器,1600X就是第一代,“Zen”架构;2600X就是第二代,“Zen+”架构;3600X是第三代,“Zen2”架构。

接下来的三位数字就是AMD的SKU,R7有800、700,R5有600、500、400,R3有300、200。数字越大,频率越高。

关于后缀,AMD的产品目前后缀较少:

没有后缀:不支持XFR(自适应动态扩频)技术;

X:支持XFR技术;

G:集成高性能Vega集显,其实相对于我们以前熟知的APU概念;

U:专门面向笔记本产品,超低功耗,TDP仅15W,还集成了Vega核显。

从一代锐龙开始,同级别AMD产品已经有一战之力,甚至略微领先。相比于intel产品一两代一个接口,锐龙系列均使用同种接口,主板更新一下bios即可兼容新CPU,简直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