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讨方腊前,公孙胜为什么非要离开宋江

猫眼观史
猫眼观史 2022-09-04 14:00:34

【征讨方腊前,公孙胜为什么非要离开宋江?罗真人其实早就给出提醒!】

征讨方腊之后,108个梁山好汉就只剩下36人了,之后鲁智深坐化,武松出家,林冲病重,接受皇帝封赏的,不过27人,不复往日的风光。

在这些人中,公孙胜的结局算是比较完美的了,收了两个小徒弟,功名皆有,得到了善终。为什么征讨方腊前,他执意要离开宋江呢?原来他的师傅罗真人早就给了提示。

公孙胜生于蓟州,自幼拜在紫虚观罗真人名下,学了一身的道术,可以观星象,知风雨,腾云驾雾,人称入云龙。学得一身本事后,公孙胜便开始云游四方了。

在外云游时,北京大名府的知府梁中书正为当朝宰相蔡京祝寿,为了讨宰相欢心,他派遣了杨志搜刮民脂民膏,弄得老百姓民不聊生。这就是上半部中“生辰纲”的情节,生辰纲的消息走漏后,草寇们无不觊觎,得知贪污内情的公孙胜更是恨得牙痒痒,想要抢夺生辰纲。

但他也知道,单凭自己一个人,是成不了事情的,于是他主动联系了晁盖、吴用、刘唐和阮氏三雄共同谋划,利用蒙汗药夺走了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一事败露后,公孙胜、晁盖等人为了躲避官兵,无奈上了梁山寻求庇护,但当时的梁山首领王伦对晁盖十分忌惮,害怕自己的首领位置不保,执意不肯收留几人,这引出了著名的“豹子头火并王伦”事件,火并之后,林冲推举晁盖成了新的首领,吴用和公孙胜同为军师,共掌兵权,从这个时候起,梁山泊团队,已经有了雏形。

但宋江上山以后,事情悄然间出现了变化,宋江四处培养自己的党羽,逐步架空了晁盖。公孙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明里暗里多次给晁盖提意见,结果对方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一气之下,公孙胜便以思念母亲为理由,下山归隐了,这是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

后来宋江力主攻打高唐州,却在高廉的妖法上吃了大亏,不得已他派人请公孙胜出山,协助破阵,公孙胜才回到了梁山泊。这时晁盖已经不在了,宋江权力正盛,公孙胜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展示了决定好汉们位次的石碣碑,宋江毫无疑问地坐上了头把交椅。因为有从龙拥戴之功,公孙胜得以摆脱宋江的排挤,得到了片刻的安宁。

但梁山好汉被诏安后,事情又出现了转折,宋江带着一众好汉平定了田虎、王庆之乱,又被派去征讨方腊。这个时候的公孙胜想起了当年罗真人“逢幽而止,遇汴而还”的嘱咐,意思是打完幽州就得停下来,把宋江送到汴梁后就要回家了。公孙胜知道朝廷这是在借刀杀人,完事以后还会过河拆桥、兔死狗烹,于是找了一个理由,第二次离开了梁山,最终获得了善终。

罗真人道行颇深,知晓天机,他不光给了公孙胜嘱咐,也给了宋江一些提示:“忠心者少,义气者稀。幽燕功毕,明月虚辉。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吴头楚尾,官禄同归。”

意思是真正的忠义之人,其实是很少的,征讨幽州的功劳,如同月亮的光芒一样,是虚伪的,不真实的。遇到方腊之后,你和你的一众兄弟就会阴阳两隔,生死分离了。

但站在宋江的角度来看,当时他已经进退维谷了,为了归顺朝廷,他已经得罪了不少兄弟,断了自己的后路,若是重新落草为寇,那征讨田虎和王庆时阵亡的那些兄弟又算什么呢?不后退,选择继续前进征讨方腊的话,必然会遭受严重损失。两相权衡之下,他决定在梭哈一次,选择了出征。

而公孙胜和宋江的关系,本身就不怎么好。宋江非常渴望权力,公孙胜却是一个无心功名利禄的人,当初之所以上梁山,主要是为了晁盖,第一次离开后回梁山,也是因为牵挂梁山上其他的兄弟。现在既然宋江不顾兄弟们的死活,执意要征讨方腊,他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留下来呢?

征讨方腊之后,宋江官拜楚州安抚使,但不久后中毒身亡,他的人生开始于吴地,终结于楚地,谋划半生、用无数兄弟的血和生命换来的功名利禄,终究是化为了尘土,不得不佩服,罗真人果然是真仙人,早就预知了他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