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初到北京时,免不了和同行盘道,他对自己师承的说法是杨志刚的徒弟,白全福的徒孙。用师爷白全福为自己扬腕本是常规操作,可是杨志刚的一句“是也不是”寒了他的心,从此郭德纲再也不认杨志刚为师。

当时侯跃文在小剧场看了郭德纲于谦的相声之后,起了爱才之心,决定收郭德纲为徒。但是,在当时有不少同行,以各种形式,各种方法,劝阻侯跃文,侯跃文不为所动,最终将郭德纲收归门下。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阻止侯老师收徒呢?

第一种人,是侯老师亲近的人。他们认为郭德纲虽然能力出众,但性格桀骜不驯,担心会招惹是非,引火烧身。

第二种人是天津相声届的同行。他们对郭,杨之间的恩怨纠葛比较了解,就有人打电话给侯老师,劝其三思而后行,可这些阻止不了侯老师爱才之心。

第三种人是有私心的同行,郭德纲不招天津相声同行待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有以杨志刚说事的,也有嫉妒贤能的,总之各有各的小九九。

侯老师说过,郭德纲一路走来,坎坷颇多,势必疾恶如仇。拜师过程中的坎坷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一路坎坷,包含了郭德纲经历过的所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也想同流合污,奈何没人给他机会,无奈疾恶如仇,也是形式所迫。他展现出的快意恩仇,睚眦必报只是一种生存手段罢了。

当然,郭德纲要没有这种性格,德云社也走不到今天,早就被社会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