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继位时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当时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

孝公以前(除秦穆公时期),七国综合实力排行是:魏国、齐国、楚国、韩国、赵国、燕国、秦国。

孝公采用了商鞅的法治治国,发展与周边戎狄及各诸侯国的关系,处处示弱,甚至割地于魏国,只为秦国有些许休养生息之机最终也达到了目的,秦国一跃而成为诸侯国中的强国,但其强大主要表现在军事上当时各国综合实力的排位如下:楚国、齐国、秦国、魏国、赵国、韩国、燕国。

秦孝公时期七国国君

秦孝公(前382-前338)

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

秦孝公赢渠梁,秦献公子,即位时秦国比较落后,遭东方各国歧视,他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鼓励生产,论功行赏,实行连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他死后商鞅被杀,但变法的成果被继承下来,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与秦孝公同时期的各国君主:齐国齐威王、楚国楚宣王、魏国魏惠王、燕国燕文公、韩国韩昭侯、赵国赵成侯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