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是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1894年11月26日生于密苏里州

的哥伦比亚,1964年3月18日卒于斯德哥尔摩。

在美国历史名城波士顿附近,有一座风景美丽的大学城——坎布里奇。驰名世界的哈佛大学就座落在这里。城内还有一所皮博迪小学,他在美国公众的心目中,是培养未来着名科学家的摇篮。每年,该校以近乎苛刻的入学考试,从一大批报考少年中选拔智慧出众的新生入学。

1901年夏季的一天早晨,哈佛大学的斯拉夫语教授里奥·维纳把

7岁的儿子诺伯特·维纳领进了皮博迪小学的大门。新生入学考试是由校长亲自主持的。所有参加报考的孩子,都有教师面对面地提问,并当场朗读、书写、做算术。

轮到小维纳上场了。使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怯生生的、看上去有些笨拙的孩子,确是智力超群的“神童”。教师每提一个问题,他都不加思索地脱口说出答案。经过反复考问,人们惊诧地发现,这个

7岁的孩子已经学完了从初等数学到解析几何全套中学数学教材学了物理、化学学了法文、德文、拉丁文。他的阅读面也特别广,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大部头的精神病学从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到18、19世纪的世界文学名着等,几乎无所不读。经过反复斟酌和争论,学校决定,把小维纳安插在四年级。

诺伯特·维纳确实不同凡响。他

14岁大学毕业,18岁在哈佛大学以数理逻辑的论文取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参了军。战后,维纳从他为国捐躯的妹夫——数学家格林遗留下来的许多书中,接触到现代数学前沿领域中的一些知识,马上被吸引住了。此后,他选择函数空间的积分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功。这些问题正处于数学和物理的交界处,维纳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最适合描述世界的一种工具。

把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维纳选定了终身努力的方向,并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例如研究布朗运动对于现代概率论的开创性工作在量子力学领域里建立了把复杂运动分解成简单振动之和的方法。此外,他还对势论、积分方程等方面的研究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1933年,维纳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当时他还不到40岁。

世界大战的风暴有一次席卷了欧洲,美国科学界也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

1940年,维纳参加了防空火力控制装置的设计工作。当时飞机越飞越快,在战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防空问题显得十分重要。高射炮要瞄准目标很困难,必须使用自动控制装置,预测飞机将要飞到什么位置,才好指挥炮火向哪儿射击。但是炮手是人,不会像钟表一样精确到分毫不差。怎样减少人造成的误差呢维纳苦苦地思索着。

一天,他在郊外散步,见一个猎人端着一支枪正瞄准天上飞翔的鸟儿,枪随着鸟的飞行轨迹不断地移动位置。“砰!”随着一声枪响,鸟儿应声落地。维纳突然眼前一亮:高射炮射击不就同猎人打鸟的方法一样吗他惊喜地发现这两种动作几乎是一致的:当发现目标偏左或偏右时,就向左边或右边做一个校正。他还想到,人的神经系统和机器的自动控制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都是通过从外界获取目标差距的信息,并传出减少目标差距的信息,使动作与外界有效地联系起来。在所有的控制系统中,都要先知道控制对象的情况才能发布命令,命令的执行情况也要收集起来,才能谈得上继续控制。控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讯的过程。

维纳的思考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他突破了控制和通讯的界限,突破了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界限,找到了一切控制系统的共同点。至此,他接触到一个有待开发的新领域。

1943年底,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召开了一次又多学科的学者参加的讨论会。大家从各自的专业出发,对信息、反馈、控制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这以后,每半年就由维纳主持召开一次这样的讨论会。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就这样被开辟出来了。

1948年,维纳将这些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控制论》。“控制论”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舵手”。维纳希望它在人类生活中起重大的指导作用。《控制论》一书问世不久,就轰动了美国科学界,并迅速传播到全世界,使维纳赢得了国际声誉。

1964年

3月18日,在赴欧洲讲学途中,维纳受到心脏病魔的冲击,在瑞典逝世。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仔细校阅着书稿。在多种学科上作出巨大贡献的维纳,虽然离开了人间,但他所创立的控制论,和随后诞生的信息论、系统论,却成了影响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