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抉择货币政策(discretionary monetary policy) 又称权衡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依据对经济情势的判断,为达成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权衡性措施。 即为了调节短期利息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断改变准备金或者货币流通量的增长率。

弗里德曼认为,通过这种政策只能在很有限的时期内限定利息率和失业率,其结果是弊大于利,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由于货币政策效应的“时滞”,使得政策执行者在扩大或收缩货币信贷流量时,难免做过了头,从而更加促成经济动荡不定。以美国为例,1966年初,联邦储备系统虽应紧缩银根,但却在来了个过猛的急刹车以后,从1966年末又倒转头来重新开始扩张,一直到1967年11月,使得货币供给量长期待续地过快增长,造成了战后货币增长率最剧烈的变动。又如为了压低利息串以刺激投资,而运用公开市场政策,买进债券来过度地扩大货币供应量,这虽可奏效一时,但经过一两年以后,那些促使利息串降低的因素又会倒转过来促使利息上升。因为随着降低利率而刺激投资后,人们的收入也相应增加,这意味着对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同时还可能引起物价上升,当贷款人预期物价上升,就要提高利息率。这样,通货愈膨胀,利息率愈上升利息率愈上升,愈希望通过膨胀通货来使之下降。结果使利息率进入高低往复的周期性调整过程,而对经济的稳定却无所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