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府部门都叫做部委,而日本则不同,中央政府部门叫做“省”。这是为什么呢

(三省六部制)

中国政府的部及日本的省,都源自于中国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那么,三省都负责什么呢

中书省: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

门下省: 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尚书省: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唐朝地图)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所以周边很多国家来唐朝学习各种制度,尤其是日本,先后派出多支队伍来中国学习。

资料记载,日本先后派遣了数十次遣唐使,每次使团规模数百人,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等。

看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很好用,于是加以改良,各个部门叫做省。但是,他们用的比较久,期间没有更改,直到现在还在沿用,而中国则逐步更换,现在各个政府部门已经不叫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