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重的礼崩乐坏,远在中国的思想家们又是如何面对,如何解决的呢这首先是由中国的农业经济决定的。农业文明最大的特征是它的固定性,它不可能像游牧民族那样逐水草而居,也不能像海上民族那样往来于世界各地,农民们要求的是稳定的团结的人际关系。这就决定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多平原的农业大国如何来定义“人”。

中国儒家用人伦来规定人,并把人有意识地置于无所不在的人伦秩序中。人伦最初的起源来自圣人。孟子认为,尧舜之时,为了把人与禽兽区别开来,不仅发明了农耕,而且创造了人伦:“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而整个国家,则被看作是放大了的家庭,家庭内部的从属关系自然也就被引申,推广到整个国家内部。

如同希腊的哲人一样,中国的儒家思想家们也在思索什么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才最符合人性。在希腊哲学家看来,是懂得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哲人,而在儒家看来,则是君子,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仁”。“仁”不是冷静的理性,而是一种基于人性的温情,一种将家庭伦理关系推及社会关系的为人处世方式。有“仁”也就意味着有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能力,即可以认识到父和君的存在,以及父子、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

在荀子看来,除了人伦外,人与禽兽的区别还在于人不能没有群居生活。因为人有一种特别的组织手段,即人君:“能以使下谓之君。君者,善群也。”人生来就存在于人伦秩序之中,能够合群的人类,不但生而有父,而且生而有君。人能合群,没有一位君主是不可想像的。正是这种思想后来主宰了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君主专制和纲常伦理,在这种专制体制中,实行的是人治原则,强调集体主义,而忽略了个体生命的个性。

轴心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精神之火的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体爆发。当人们意识到那个时代竟为后世若干年的发展奠定了那么重要的基础时,都不得不感慨轴心时代的意义是多么的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