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多妻制,不是必然,一夫多妻制,准确来说,应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指一个男人可以同时与多位女人结婚,或一个已婚男人同时与多位女人结婚。

在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妾的地位低于妻,法律地位也要低于妻,被限制了部分自由,算是男子的奴隶。所以,妾的地位待遇好坏全看主人与妻的态度。

从妾这个字就能看出,古字形从辛,本义指有罪的女人。所以,妾是没有任何人身保障的,家中的“妻”随时有权处理她们。因为,妾的“作用”主要是生儿育女。所以,单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那时的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甚至,跟物品一般,可以任人买卖。

那么,一夫多妻制究竟因何而生

其实,这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一种产物,私有制的产生让“女人”也成了富有人家的“物资”。在阶级社会中,这种制度并不是我们现在所想的那般普及,只有权贵与富户家庭才会纳妾。而底层的老百姓基本都是一夫一妻,甚至,贫穷者根本讨不到妻子。

由此就给社会带来了一个极大隐患:一方面是极力打压了女性的权力。这些妾们的生死权,都操控在“妻”的手中。甚至,有时连自己生养的子女,都被剥夺了养育的资格。

在太多的作品中,说一些宠妾会利用男主人对她们的宠爱上位,如皇宫中的妃子一般。但事实上,正妻的权力是得到法律保护的,处罚“妾”是不需要男主人同意的。

可见,女性地位的低下,是极不利于社会平衡发展的,尤其是到了后来,整个社会都在竭力鼓吹女子无才便是德,好让女性彻底失去在社会上的地位,只得依附于男性。同时,还创造性地用正妻管理的办法,让整个社会认为这才是一种完美的局面。

然而,在民间,一夫一妻的局面也并没有让女子的地位抬高。

之所以如此,不外乎两点:

一是整个社会的认知,认为女人劣于男子

二是传统的尊卑观念,尊敬长者永远比培养家庭感情来的重要。

不过,也有例外。

如果一家出现了女子主事时,相对而言,女性在这一家就会有相当的话语权。但这不是普遍现象,于是,就出现女子永远只能待在家中,不能参与社会的任何活动,以至于,在社会上越是没有发言权就越是失去了替自己做主的能力,婚姻就是最好的例证。

另一方面,就是破坏了古代的人口结构。

现在的知识告诉我们,男性、女性的人口数量似乎是有意安排好的。排除自然死亡的,基本上都是一夫一妻。如果人为的破坏,就会导致某部分人群永久单身。

其实,每个人都向往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人能得到,自己却只能看着,从而带来心理上的失衡。如果不能及时排解,甚至,再结合其它因素,就会引发社会的不安。

就如同一个很古老的说法,“成家立业”。在古人看来,成家有时比立业更为重要,成了家,心就定了,可以更好地做事。

在当时看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家中的男子要去社会上打拼,难免会遇上一些让人眼迷的事情,如果家中有了羁绊,倒是可以让自己不为所动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让社会更加和谐的举措,家庭作为社会中的最小单元,可以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关爱,感受到抚育子女的成就感。

所以,无论古今,撇开人口数量因素,社会都是鼓励婚姻的。

只是,在阶级社会中,贫富的差距,实质上带来了婚姻的不平等。

富裕人家,为了多子多福会纳妾,而穷苦人家,有时甚至卖了女儿就为给儿子讨一房媳妇。所以,这种现象只会鼓励更多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让自己富有。而女性在一夫多妻制彻底消亡之前,却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此外,有人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分析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如果一夫多妻制继续执行下去,将导致有更多的人集中于大户人家,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不过幸运的是,如今的中国女性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伴侣。建立家庭固然重要,但双方之间的彼此尊重和欣赏,更是家庭永久和谐的情感基础。

以前,讲究的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但现在,这些封建礼教已经成为了历史。虽然,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存在着这种制度,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自身觉悟的提高,这些糟粕终将变成历史。

其实,一夫多妻制最大的“恶”在于,这个世界上除了男人外其余的都被“物化”了,成了男人可以随意支配的财产。即使是大户人家的女性,最终,也不过是家族婚姻的筹码。甚至于,男性从思想意识及身体上,竭力贬低女性的作用,将女性硬生生地塑造成了生育工具,成了为他们服务的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