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桥公墓

上海开埠后,外国人大量来沪,供居住办公用的建筑越造越多,同时公墓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那些曾经由外国人建造的公墓,一度也遍布城内各个角落它们中的大多数,现在已经成了公共场所。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静安公园,过去是静安公墓,现在成了都市人离不开的休闲绿地。无独有偶,从公墓到公园的模式,在上海市区还有一例,就是现在的淮海公园。

八仙桥是个地名,过去指的是西藏南路、延安东路、普安路这一带。当时这个区域内最出名的地标,就是曾经那个妇孺皆知的“八仙桥菜场”。到了现在,从上海市区的地图上,只能查到“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这唯一一个位于八仙桥区域内、并与之相关的地名。八仙桥公墓,过去正是在八仙桥区域的西边,故名。

1865年,英美租界工部局花费4000两,购买了如今公园中、南部及原南市区体育馆的地基,约3.4万平方米,建成公墓。1870年,法租界公董局又购买了如今公园北部的土地约1.45万平方米,次年建成新公墓。这一南一北两块地合称为八仙桥公墓,共有墓穴4339个,其中93%是外国人。由于八仙桥公墓的英文难念难记,所以当时人们更多得称其为外国坟山。

1956年,市政府决定将八仙桥公墓改建为公园,他们将里面的墓穴一一搬迁至青浦的吉安公墓,吉安公墓的现址就是今天的上海回民公墓。1958年7月1日,崭新的淮海公园对外迎客。

淮海公园从1958年建成对外开放到现在,已有64年历史。名叫淮海公园,是因为公园的大门直对每天车水马龙的淮海中路。公园紧邻上海地标之一的新天地,地段绝对不输静安公园所在的静安寺商圈。在网上查了一下,周边的地价意料之中的寸土寸金,最低房价也达到了12万/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