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很多都是空地,如果以春秋晚期来看的话可以大致估测一下大的诸侯国的面积。因为春秋早期诸侯国面积都很小领地分散难以细化统计,资料不全到了中晚期随着即在记载增多和文物资料,复原推测的概率就要大一些,但许多边界其实无法测算,因为当时并不是现代领土国家主权国家的概念,左传里就记载了在郑国和宋国之间有很大一片无主的隙地,在秦国、晋国、周王室的领地之间在春秋前期应该也有许多空地和其他部族活动地区。

因此春秋时期的估测只能是大范围的定位,数据必然会有问题,但大体范围和数量级还是可以基本确定的。为了方便起见,取公元前482年为标准年代进行估算,结合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细化

首先看晋国

以公元前482年为标准年代,根据《左传》、中国历史地图集和地名词典推敲,当时晋国的主要分布区如下

(1)山西地区几乎除了最北部的朔州、大同之外的其他所有的地级市、县(那里有楼烦、代国和匈奴)

根据现在山西省各个地级市的面积和山西省的总面积做一个减法,朔州:1.06万平方千米(为估算方便按照1,1算) ,大同:6956平方千米(为估算方便按7000算),山西总面积大约16万平方千米,这样下来大约是14.25万平方千米

根据《左传》、《国语》和其他考古发现来看,晋国崛起于山西西南部清代的,后来往北方和太行山两侧发展,到后期太原、忻州基本为最北部,三家分晋前赵简子和赵襄子根据地就在晋阳附近。

(2)陕西地区,大致有今韩城、澄城、大荔、合阳及陕南的洛南、商洛、丹凤、商南、山阳等县市,主体领地在洛水以东(也就是后来魏国和秦国激烈争夺的河西地),除此之外就是上雒商於地区。估算结果约为1.7万平方千米

《左传》里曾经记载了

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谋北方,左司马贩,申公寿馀,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致方城之外于缯关,曰,吴将溯江入郢,将奔命焉,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单浮馀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上雒,左师军于菟和,右师军于仓野,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晋楚有盟,好恶同之,若将不废,寡君之愿也,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士蔑请诸赵孟,赵孟曰,晋国未宁,安能恶于楚,必速与之,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且将为之卜,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尽俘以归。

查阅之后合阳1227,韩城1621,澄城1112,大荔1766,商南2307,丹凤2438,洛南2825,山阳3514,加上商洛市区和少部分洛水以西的土地,大致也就是1.7万平方千米

(3)河南中原地区

晋国自从晋献公开拓河外列城五之后,经过了晋文公勤王得到了南阳土田,在中原的土地面积也日益扩大。结合左传、战国策、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大致可以看出其范围在约5万平方千米。

顾栋高在其《春秋大事表.晋疆域论》里总结到

案晋灭十八国。又秦所灭滑、卫所灭之邢尽归之。景公时剪灭戎狄,尽复中原之地。又东得郑之虎牢、卫之殷墟,自西及东,延袤二千余里。

今天的三门峡市(灭掉虢国得到和部分戎人)、洛阳大部(除了孟津、市区、宜阳、伊川之外各县)、焦作市、新乡市东北部大半、鹤壁大部分以及安阳地区。此外晋国在平顶山、濮阳一带似乎曾有小块土地难以估计统计。那么我们大致把这些稳固控制的土地面积加起来就得到了

三门峡市 10475 焦 作 市 4071 济 源 市 1931 新 乡 市 8629 鹤 壁 市 2299

安 阳 市 7355 洛 阳 市 15208

得到了约4. 9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由于畿内复杂,卫国、周王室和晋国的土地变换犬牙交错,会有2000-5000左右的误差范围,但大体上能看出到了春秋晚期晋国在中原大致有约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在豫西山地也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