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的西北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深处,藏着一个神秘的阿什库勒盆地,盆地内分布着阿什库勒、乌鲁克库勒和沙格斯库勒(蒙古语中“库勒”即为“湖泊”的意思)三个咸水湖以及一群鲜为人知的第四纪火山,其中还有中国大陆最年轻的火山。

阿什库勒盆地高寒缺氧,海拔4600 m以上,主要有阿什山、乌鲁克山、大黑山、椅子山等十几座主火山和数十个子火山,大部分火山为中心式喷发,火山作用主要发生在第四纪(2.58 Ma以来),盆地内产出的火山岩以黑色、深灰色熔岩为主,也有红色、砖红色浮岩、气孔状岩石和火山碎屑物。前者形成熔岩流、熔岩台地和一些火山锥,后者则仅见于火山锥和火山口,没有熔岩流。除大黑山高达400 m外,其余火山的相对高度都只有几十米到百余米。

阿什库勒盆地主要火山分布状况

据《新疆日报》1951年7月5日报导:“在于田县苏巴什以南,昆仑达坂西沟一带,5月27日发生火山爆发……”1987年夏季,中科院刘嘉麒院士带领的中日联合考察队赶着67头毛驴,在维吾尔族群众热心的帮助下从昆仑山下的普鲁村出发,历经艰辛找到了这座火山,即阿什火山。

阿什火山位于阿什库勒南侧,具有完好的截顶圆锥,锥体坡度约30°,中央为漏斗形火山口,相对高度120 m,主要形成紫红色气孔状富钾粗安岩、浮岩(刘嘉麒,1988),火山口深48 m,直径20 m,火口北高南低,火山口北侧可见多个喷气孔,附近熔岩的测年信号微乎其微,这都是阿什火山1951年喷发的证据。阿什火山的形成至少经历了早期造锥、晚期溅落堆积、末期喷气孔形成三个阶段(许建东等,2011)。但也有人认为阿什火山1951年的喷发是并不存在的,原因就是数次针对阿什火山的考察所获取的火山岩样品,都没有测量出确切的1951年喷发的年龄,这也使其成为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